中國酒業(yè)新聞網

華夏酒報官方網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頁 > 深讀 > 葡萄酒 > 正文
海外投資更要“學人以漁”(1)
來源:  2015-12-21 06:25 作者:

     上文談到中國葡萄酒業(yè)的現狀,跟我們的海外戰(zhàn)略有什么聯(lián)系呢?筆者認為有極大的聯(lián)系。《再別康橋》原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美好詩篇?!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惫P者覺得,今天中國酒企的海外戰(zhàn)略像極了這首詩,聽起來浪漫,實際上是在無病呻吟,盡是些花架子。輕輕的跑到海外去,回來的時候也只是簡單的把人家的產品帶回來,就是不曉得帶些價值珍藏、傳世的云彩。

  筆者認為,我們的海外收購就是撿了芝麻,丟了云彩。我們不應該停留在淺嘗輒止的買酒,更應該是酒企的學酒和政府的問酒,這個才是云彩。而據筆者觀察,這個多半是中國的酒業(yè)海外戰(zhàn)略現在進行時,筆者把它稱之為“學人以魚”時代。

要學習
西方葡萄酒莊園管理

     所謂的酒企學酒就是我們的酒企要學習西方葡萄酒莊園管理,本土酒企要明白中國的消費者必將走向成熟,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必然帶來消費者對葡萄酒體驗式的購買方式的轉變,也就是中國以往單一傳統(tǒng)式的商超葡萄酒銷售渠道已無法滿足消費者更為“野性”的訴求。

  筆者并不是預測將來酒莊體驗式購買會取代商超渠道,事實上以中國這種消費體量,中國的本土酒區(qū)是無法繞過商超模式通過體驗式酒莊售酒,所以可以預見,未來商超依舊會是售酒的主體渠道,但是有一點,體驗式酒莊售酒不會取代商超,反倒是兩者形成互助互益的關系。成熟的消費者在閱讀商超貨架酒標后,可能會抓到一鱗半爪酒莊的信息,如果這個信息能夠打動他,他就會去造訪酒莊;而同時如果他造訪酒莊后獲得積極難忘的體驗,又會反過來極大地助益商超銷售,形成二次、三次反復購買,品牌忠誠度由此培育。消費者可以通過酒莊體驗提升對他有深度體驗的酒莊品牌的認知度,從而提升他的忠誠度,有了這個,也進而提升消費者在商超的購買行為。那么面對這個趨勢,我們怎么去應對和準備。海外戰(zhàn)略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而令人遺憾的是,筆者所觀察到的國內酒業(yè)海外收購行為,還是非常淺層次的,學習早就拋到腦外。人們談論更多的并且津津樂道的是,收購行為使得我們控制海外酒的供應渠道,滿足中國國內銷售。國內酒企還用人家的原漿酒來調配自己的酒。也就是說,中國酒企的海外收購行為是基于建立原料供應這樣一個簡單假設的基礎上。

基于原料供應的海外收購
面臨產業(yè)風險

     筆者認為,這種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念無異于飲鴆止渴,并且具有政治風險性。首先,我們用海外葡萄酒基地的基酒來增強本土產品的品質,如果作為一個長期戰(zhàn)略,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短視行為,這意味著我們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的領土上,一旦別人意識到了,終止合作,我們將面臨產業(yè)風險。

     筆者為什么說這樣有政治風險呢?早幾個世紀前,英國工業(yè)革命是通過海外殖民地提供廉價原料,在本土工業(yè)化生產,然后,以高出原材料很多的價格將終極貨品買到全球。這里面的價格剪刀差成就了蒸蒸日上的英國。那個時候,殖民地本身落后,沒有議價能力,只能認命。但是,到了后來殖民地不干了,紛紛獨立,有了議價能力,不跟英國人干了,英國的地位就江河日下,讓“徒子徒孫”的美國搶了風頭。雖然中國今天的海外戰(zhàn)略與英國殖民時期是此一時,彼一時,但是機理有些類似。

  回到說澳大利亞人將中國酒企收購澳大利亞酒莊的行為說成是殖民行為,站在澳人立場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坦率地想一想:中國人收購澳酒莊是為了滿足中國市場,于是這個行為就被解讀成將澳大利亞看成中國的廉價原料供應地。這個與簡單的國際貨物買賣行為不一樣。你收購當地生產企業(yè),控制當地資源,從而把澳大利亞本土產業(yè)控制力擠壓了,澳大利亞本土產業(yè)議價能力會受到沖擊。人們自然會往當年英國人殖民時期世界市場價格剪刀差上面去聯(lián)想。為什么西方國家會對華為的海外拓展戰(zhàn)略橫加指責,以上就是理由。  

[1] [2]

編輯:編輯:趙果
相關新聞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