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yè)新聞網(wǎng)

華夏酒報官方網(wǎng)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頁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耳杯,遠去的飲酒樂趣
來源:  2015-12-21 14:11 作者:

  最早留下印象的耳杯來自楚國的漆器。漆器是中國的獨有發(fā)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已有它的身影,但真正把漆器做到極致的,當(dāng)推發(fā)源于長江中游漢水流域的楚人。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楚人明白這個道理,耳杯就很細節(jié)化,江陵雨臺山楚墓出土272漆耳杯,從器型至彩畫都格外精致。耳杯雖小,講究而不粗糙。楚人美學(xué)精神,由漆器目炫的五彩代言,并貫穿于社會的各層面上,由此可見一斑。
     
  從楚人開始,漆器的耳杯開始令人矚目。但耳杯,只不過是從外形上的定義,它優(yōu)雅的另一面,依然可從書面的文字里找到,說到羽杯、羽觴,或許你的心靈深處會蕩起一絲記憶的漣漪,那不是王羲之在會稽蘭亭那次穿越千古的雅集盛事上的道具嗎?正確!曲水流觴與天下第一草書由此誕生了。東晉時的耳杯離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人已算遙遠,但是雙手平托酒杯雙耳舉起飲酒的姿態(tài)依然令后世仿效。雖然耳杯里的酒是淺顯的,卻是文氣十足。他遺留古人飲酒之風(fēng)里精致細膩的一面,與大塊朵頤、對酒當(dāng)歌的爽朗有點格格不入,卻造就另一副著溫情脈脈玲瓏可憐的面孔。翹起的一葉小舟,兩側(cè)有耳,飲酒者務(wù)必雙手捉耳,既不可以做個什么手勢來添加些激昂,因其小,又不可以“牛飲”以示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豪壯。于是,蘭亭邊上,順?biāo)h去的耳杯,圍水而踞的各路文人知道目送著耳杯順?biāo)r聚神屏氣的必要,或可以心無旁騖的不語,或可以思如泉涌的吟誦??傊?,酒酣耳熱之際的書圣,揮毫潑墨的心弦,或許正是因自某只兩頭微翹、搖曳生姿、輕盈如夢耳杯勾撥而成千古絕唱吧。
     
  六朝,一個短暫沒有寧靜的時代,人命倥傯如割韭,政客走場似浮云,卻慷慨地賜給文人士大夫們風(fēng)骨、提供給另類激情大釋放的舞臺。耳杯里的酒平放在席地而坐玄談賓客前,那酒器小點也是正常的,但不影響玄學(xué)談興。這個時代一過,隋唐變?yōu)閺妱荻硇裕哂泻搜壍睦钐铺煜?,金銀器、葡萄酒、夜光杯……耳杯小巧明顯成為大場面上交際圈子里的弱勢了。當(dāng)然,一些正式場合也有思古之幽情,比如李太白便如此,他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這位詩仙就還是很戀舊很癡迷耳杯的。
     
  因此,可以這樣認(rèn)為,耳杯的歷史使命的完成,大約在唐朝。也就是它做為飲酒器,與大唐盛世的飲酒習(xí)慣有點不合時宜后立馬退出。這種軌跡,也可以從甌江邊上甌窯生產(chǎn)的瓷器上窺測一斑。甌窯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晚期,那時幾乎不見耳杯,但是到了西晉,就開始出現(xiàn)。從墓葬的冥器,陪有耳杯。但南朝以后,耳杯突然絕跡??v觀甌窯,至今出土的耳杯也是寥寥無幾,而其中可圈可點的是一件1972年溫州市郊西廓洪庵山出土的西晉青瓷耳杯盤,其特殊之處,在于一敞口盤內(nèi)底兩側(cè)平行貼耳杯兩只,青黃色釉。這種兩杯粘連一起的,從實用上來看,似乎是不便于飲酒,因此,是一種陪葬的明器一盤置兩杯的風(fēng)俗,或許有好事成雙寓義,還原的是西晉時期燕樂的場景。但甌人里一般無此種耳杯,它肯定出自北方或長江流域移民之手。考慮到西晉時大批北人南遷,耳杯會隨行,故甌窯的產(chǎn)品與時俱進便應(yīng)運而生,同時又大膽緊跟時代的步伐,過時的就被無情出局。   


  轉(zhuǎn)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yè)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fā)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果
相關(guān)新聞
  • 暫無數(shù)據(jù)。。。
總排行
月排行

—— 融媒體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