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yè)新聞網(wǎng)

華夏酒報官方網(wǎng)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頁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論語玉燭,絲路見證
來源:《華夏酒報》  2017-11-15 16:47 作者:王海



 

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國寶檔案》自開播以來,每一集我都沒有錯過,特別是2013年11月6日播出的走進鎮(zhèn)江 “論語玉燭”酒籌那一期,其優(yōu)美的藝術造型、精巧的制作工藝、豐富多彩的裝飾技藝無不展示了唐代酒文化的五彩繽紛,文化藝術的欣欣向榮,讓作為資深酒文化愛好者的我久久不能忘懷。每一個文物都背負著一段故事,每一件精致的器物都是一本歷史。往事已經(jīng)模糊,唯有器物能夠耀示當年的繁榮。歲月不言,唯物能語。

“論語玉燭”酒籌,學術上全稱為:鎏金龜負論語玉燭酒籌筒及酒令籌,是一件用來裝盛酒令籌的專門器物,是反映唐代人飲酒行令具體規(guī)范內容的珍貴實物?!墩撜Z》乃儒家經(jīng)典,是專記孔子言論的一部經(jīng)書。“玉燭”是唐代對白蠟燭的雅稱,后又可泛指酒令籌筒。“玉燭”二字始見于《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清)郝懿行《爾雅·義疏》:“玉燭者,釋文引李巡云: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燭。”所謂“論語玉燭”即帝王用《論語》治理國家,使《論語》光照天下。“論語玉燭”酒籌其工藝精湛,造型精致,紋飾優(yōu)美,與一般酒令籌不同的是,它引用了《論語》的言語,增加了寓莊于諧、寓教于樂的審美意境,從而使唐代酒令之苑綻放出一朵醇濃香逸的奇葩。它本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更讓人嘆為觀止。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繁盛的王朝之一,又是我國金銀器制作的鼎盛時期。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越來越多產(chǎn)自中西亞等地的外來金銀器進入中原,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唐代工匠博采眾長,大量吸收了粟特、波斯薩珊王朝等地區(qū)的造型及紋飾,使唐代的金銀器從造型紋飾上看,呈現(xiàn)出了濃郁的異域色彩與前所未有的多樣性,文化的多元化和兼容性浸漫著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

“論語玉燭”酒籌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以銀鎏金龜為座,背負一有蓋圓筒,宛如龜背上豎立一支金色蠟燭。龜是古代四靈之一,《禮記·禮運》云:“何謂四靈,麟鳳龍龜,謂之四靈”。烏龜在風水上有化煞、添壽、納福、招財?shù)淖饔?,古代稱龜為玄武,與青龍、白虎、及朱雀合稱四靈文化,難免使人對龜產(chǎn)生一種神秘、敬畏之感。龜座刻畫逼真,龜?shù)纳駪B(tài)栩栩如生,銀龜昂首曲尾,四肢內縮著地,五爪落地有力,作匍匐之態(tài),銀龜背部隆起,陰刻有龜裂紋,龜紋中央有三格,代表天地人三才,旁邊有十格代表十天干,龜殼的底部又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一個龜殼的布局,竟包含所有代表道教宇宙玄機的密碼,論語玉燭在藝術造型上巧妙運用深厚風水文化底蘊,實在是“匠心獨運”,也是符合古人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習俗。

龜背之上有雙層蓮花座,上承圓柱形籌筒。蓮花亦名芙蕖,是佛教密宗的十大供養(yǎng)之一,佛典中以蓮花為往生之所托,被視為報身佛之凈土,具有佛教文化的含義。筒身正面長方形框內刻“論語玉燭”四字。兩邊刻有一龍一鳳盤繞,龍鳳是中華民族最崇拜的動物。唐代金銀器中龍、鳳的圖案多裝飾于皇家用品上,也是皇權的象征,所以工匠們對龍鳳的刻畫也更為精心和講究:龍則蟒身虎口,長角鷹爪,鳳呈短翅長尾,S形身段優(yōu)美。

整個筒身以魚子紋作底,襯以纏枝花紋和卷云,紋飾采用纏枝花紋,在西域紋樣中就好像是中國的牡丹紋,代表著富貴、華麗。在筒身的下部四個并立的腰形圈內鏨刻一對飛鳥紋環(huán)繞。筒身底部外突,側壁刻一周菊瓣圖案。筒蓋呈圓柱形,以子母口與筒身扣合,蓋面飾卷邊荷葉紋,蓮蕾形鈕上刻重瓣仰蓮紋,酷似燭芯火焰,蓋側壁地作魚子紋,飾以鴻雁兩對及卷草、流云紋,間以纏樹花葉,蓋鈕與邊沿銀鏈相連。整個器物有刻紋處皆涂金,其紋飾給人以醒目,清晰的感覺。所謂“論語玉燭”,系包括此器的內容與外形而言。

論語玉燭在紋飾設計方面,簡與繁、疏與密、動與靜運用巧妙,在裝飾構圖方面,大多自由又有規(guī)范,靈活而又不失法度,尤其講求對稱呼應,注重在比例與權衡中譜寫節(jié)奏和韻律,表現(xiàn)了唐代金銀器裝飾藝術的高超水平,堪稱娛酒器具中的極品,能制作如此精湛金銀器的非唐代宮廷金銀作坊院莫屬。“論語玉燭”酒籌筒將佛、道、儒合為一體,反映了唐人以和諧為貴的思想,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泱泱大國的風范。

唐人素來善飲,飲酒無“令”則不歡,凡舉人間之人事對象、花鳥草蟲、詩文曲牌、戲劇小說、佛經(jīng)八卦、風俗節(jié)氣等均可入令。常見的酒令大致可以分為雅令、通令和籌令,其中的籌令也稱酒籌,顧名思義就是行酒令用的籌子?;I本是古代的一種比較原始的計算工具,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籌來進行運算,從唐代開始,籌子在飲酒中就有了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記數(shù)、白居易詩“醉折花枝作酒籌”中的”酒籌”即為此類。另一種就比較復雜了,而把它變化成了一種行令的工具。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guī)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I的制法也復雜化,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

“論語玉燭”酒籌將孔老夫子的《論語》運用到酒令當中,增加了飲酒的文化品味。這些論語玉燭酒令籌的形制統(tǒng)一,大小相同,均為長方形,切角邊,下端收攏為細柄狀。每枚酒令籌上刻有令辭,字內鎏金,上半段采自《論語》的語句,下半段是規(guī)定行令飲酒的內容,是講抽到這支簽的人怎么喝酒的酒令具體內容,其具體方法有“自飲(酌) ”、“伴飲”、 “勸飲”、“處(罰) ”、“放(皆不飲)”、“指定人飲”六種,分別規(guī)定了飲酒數(shù)量為:意到、三分(小半杯)、五分(半杯)、七分(大半杯)、十分(滿杯)之說,最多是四十分(四杯),結合看來,亦莊亦諧,妙趣橫生。而酒旗和酒纛,是酒桌上酒官的執(zhí)法工具,與足球場上的黃牌或紅牌近似。人們不難想象,當時飲酒行令既熱鬧,又秩序井然,充滿了歡樂與祥和。

唐王朝的身影早已遠去,但歲月依然在流逝中記住曾經(jīng)的輝煌。“論語玉燭”酒籌不再只是財富的象征,更是歷史和文明的印跡。從精美絕倫的“論語玉燭”酒籌可以看到器物上那舒展的纏枝花紋、奔放的魚子紋,無處不彰顯著唐代社會的開放以及盛唐對外來文化所持有的寬容態(tài)度。

我們可以想象:若沒有酒文化的推波助瀾,唐代文化的魅力也許要遜色不少。有了酒的激蕩,有了酒的催發(fā),才推動了唐代文化的熱烈繁華??缭綒v史的 “論語玉燭”酒籌筒,講述了唐人的風流瀟灑,記錄了唐人的文采風華,它猶如千年瓊漿,令人陶醉回味。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潮,古絲綢之路在傳播華夏文明中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希望中國白酒企業(yè)可以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契機,將中國優(yōu)秀的白酒品牌帶到世界各地。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協(xié)會副主席、江蘇省酒器文化聯(lián)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外酒文化協(xié)會江蘇省聯(lián)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九州華棠酒器文化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

編輯:王丹
相關新聞
  • 暫無數(shù)據(jù)。。。
總排行
月排行

—— 融媒體矩陣 ——